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圈定及生态水文地质意义

来源:地调局永利总站ylzz55 作者:佟元清等 发布时间:2015-09-02

摘要:通过在青藏高原重点地区组织实施1:5万、1:10万、1:25万水工环调查项目,基本查明了重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成果和区域规律,圈定了多年冻土区域分布范围,开展了生态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为青藏高原重点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1.    项目概况

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项目历时3年(2012-2014年),由永利总站ylzz55承担,主要任务是系统总结和深化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提高青藏高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开展高原寒区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为青藏高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依据。组织实施了12个工作项目,按照不同地质单元、水文地质单元,系统总结了地下水的赋存机理、环境地质问题发育规律。开展了综合研究和多项专题研究,着重研究了多年冻土的分布及多年冻土地区地下水的生态水文意义。

2.    成果简介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为八个多年冻土区。西昆仑多年区,冻土多年下界海拔为3600~3880m,南界比北界的下界海拔高约150m。羌塘高原多年冻土区,南界海拔为4650~4800m,从西往东,从北到南多年冻土下界海拔升高。昆仑山片状冻土区,下界海拔3820~4100m。阿尔金山祁连山冻土区,构成青藏高原冻土分布的东北部边界。多年冻土下界海拔为3550~3800m,从阿尔金山往祁连山多年冻土下界海拔不断升高。青南山原片状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下界海拔为4410~4800m,从西到东多年冻土海拔下界变化较大。横断山高山峡谷岛状冻土区,多年冻土下界海拔为4950~5400m,在该区西北部,多年冻土下界海拔在4950~5100m,在该区东南部,多年冻土下界海拔较高。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冻土区,多年冻土西段下界海拔为4910~5290m,东段为5040~5380m。喜马拉雅山多年冻土下界海拔西段4950~5300m,东段5170~5560m。

青藏高原面积约为2.58×106km2,多年冻土面积总计1.186×106km2,占青藏高原面积的45.8%。季节冻土带主要分布在高山峡谷、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东南部,面积为1.402×106km2,占青藏高原面积的54.2%。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带分为6级:极稳定型多年冻土带(MAGT<-5.0)、稳定型多年冻土带(-5.0≤MAGT<-3.0、亚稳定型多年冻土带(-3.0℃≤MAGT<-1.5)、过渡型多年冻土带(-1.5≤MAGT<-0.5、不稳定型多年冻土带(-0.5℃≤MAGT<0.5)、季节冻土带(MAGT0.5℃)。极稳定型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和羌塘盆地和祁连山区海拔6000m以上的地区。面积0.9×105km2,占多年冻土面积的7.6%。稳定型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羌塘盆地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和其他高山多年冻土区,面积为3.01×105km2,占多年冻土面积的25.6%。亚稳定型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羌塘盆地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和其他高山多年冻土区,面积为2.99×105km2,占多年冻土面积的5.4%。稳定型和亚稳定型多年冻土带占青藏高原高原多年冻土区的51%。过渡型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羌塘盆地的边缘和祁连山高山冻土区的低海拔地区,面积为2.31×105km2,占多年冻土面积的19.6%。不稳定型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青南山原片状多年冻土区,主要分布在下界附近,面积为2.57×105km2,占多年冻土面积的21.8%

多年冻土的埋深与植被覆盖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规律。多年冻土埋深小植被覆盖率高。埋深小于120cm时,两者呈较好的负相关性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图(1:200万)